《压电与声光》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原电子部)第二十六研究所(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91/T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2474;国际刊名代码(CODEN ):YASHE7。双月刊,大16开,160页,每逢双月出版。 《压电与声光》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Elsevier 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EBSCO》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等。 [MORE]
  • 当期目录
  • 已录用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第46卷第5期 | 2024年
    显示模式:
    • 毛宇宸,沈建东,刘涛,杨嘉倩,豆涵杰,张汪洋,牟笑静

      2024,46(5):617-633,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

      Abstract:

      深入探讨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在被动声学领域的应用,特别关注了压电效应、常用压电材料和传感结构设计三方面。阐述了压电效应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石英、PZT(锆钛酸铅)和ZnO(氧化锌)等主要的压电材料,这些材料因其出色的压电特性而被广泛用于MEMS技术。同时详细分析了悬臂梁、薄膜等传感结构,这些结构能够高效地将声波能量转换为电信号。特别介绍了MEMS麦克风、MEMS水听器和MEMS声发射传感器3 种具有代表性的MEMS声学器件,并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对MEMS声学器件在消费电子、工业检测、环境监测、军事及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刘涛,豆涵杰,李军,李志浩,张继轩,杨嘉倩,张明洋,牟笑静

      2024,46(5):634-637,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2

      Abstract:

      管道入侵破坏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以及财产的重大损失,基于声学技术的管道破坏定位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PMUT的MEMS声传感器,通过氧化铝-环氧树脂填充的方式实现了声阻抗匹配与高可靠性封装。将两个微机电系统(MEMS)声传感器安装在管道入侵定位检测系统中,并敲击管道模拟入侵场景, 然后采集管道中传播的声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声信号在管道中的传播速度为2 449 m/s,基于声信号的管道入侵定位检测方法的定位相对误差小于2%,证明了MEMS声传感器用于管道入侵定位监测的可行性。

    • 张继轩,豆涵杰,刘涛,李志浩,杨晓,张明洋,毛宇宸,牟笑静

      2024,46(5):638-643,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3

      Abstract:

      声发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装备实时健康检测,而传统使用的压电陶瓷换能器存在体积大、能耗高、难集成及成本高等问题,因此设计了基于ScAlN的六边形压电薄膜声发射传感器。该传感器的体积为18 mm× 6 mm,在40~500 kHz带宽内,其表面波和纵波灵敏度均高于60 dB[Ref.V/(m/s)]。通过匹配层设计和封装后, 搭建了齿轮故障检测系统,能有效区分正常齿轮和断齿信号。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压电薄膜声发射传感器可同时兼顾高灵敏度和微型化,在齿轮故障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赵晨曦,吴鹏凡,邱宇,刘洪涛,刘宇,宋益辉,牟笑静

      2024,46(5):644-650,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4

      Abstract:

      随着物联网(IoT)的发展,无线自供电传感是实现感知机体状态和飞行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机体振动具有分布范围广,激励频率高和频域宽等特点,单一压电能量收集器难以有效俘获能量。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一套基于阵列型压电能量收集器的自供电传感系统。该系统由阵列型压电能量收集器、电源管理电路、传感节点、 低功耗蓝牙及微控制器组成。压电能量收集器采用压电厚膜方案,在谐振频率693 Hz,2 g下最高平均输出功率密度为4 mW·cm-3·g-2。电源管理电路采用改进的整流器设计和欠压锁定电路(UVLO)实现高效能量传输与能量释放,充电速度是普通整流器的1.3倍,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32 mW,结合微处理器进行时序控制可达到动态平衡,实现了固定间隔时间持续的数据读取和发送。

    • 谭发曾,李桦林,马晋毅,陈文远,胡明浪,杜雪松,詹雪奎

      2024,46(5):651-654,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5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宽带温度补偿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研究铌酸锂衬底不同欧拉角、不同电极材料和厚度对声表面波谐振器频率响应和杂散抑制的影响,确定了宽带温度补偿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最佳切向和电极结构。所制备的宽带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温度系数优于-18.9×10-6/℃,-3 dB相对带宽为7.84%,插入损耗为0.93 dB,展现出良好的带外抑制。

    • 张智欣,陈长娥,韩茜茜,史向龙,魏家贵,苏波,范佰杰,林树超

      2024,46(5):655-659,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6

      Abstract:

      针对射频前端对双工器小型化的使用需求,采用拓扑结构设计、匹配设计、版图设计和封装设计等设计方法,研制出一款小型化高性能薄膜体声波(FBAR)双工器,其接收端频率为1 805~1 880 MHz,发射端频率为 1 710~1 785 MHz,通带内整体插入损耗≤3.0 dB,通道频段的相互抑制≥50 dB,隔离度≥50 dB,尺寸为2.0 mm ×1.6 mm×0.9 mm。该双工器具有小体积、低插损、高阻带、高隔离等特性,符合应用系统对双工器的使用需求。

    • 张梦璐,孙鑫营,荣垂才,徐赟,廖昱博

      2024,46(5):660-663,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7

      Abstract:

      提出一种采用折叠阶跃阻抗谐振器结构的双频微带带通滤波器。利用新型平行电耦合方式实现了滤波器的小型化,引入零度馈电结构产生传输零点以改善带外抑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结构紧凑,损耗低,带外抑制性能好,且通带的中心频率分别为 2.4 GHz 和 5.2 GHz,带内性能良好,最小插损分别为0.72 dB和 0.69 dB。

    • 蒋廷利,韦俊杰,马睿,聂谢平

      2024,46(5):664-669,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8

      Abstract:

      传统的大功率腔体、LC滤波器体积较大,不符合在通信设备环境中器件小型化、轻量化的应用需求, 因此设计了一款小体积、大功率介质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具有高品质因数(Qf )值、高介电常数的微波陶瓷材料, 在保持滤波器低损耗的前提下缩小其体积。采用三维场路联合仿真并结合参数提取的方法,缩短了设计周期。对功率容量进行分析,通过结构的改进提升了最大场强处介质抗击穿强度,提高了承受高功率脉冲的能力。对所设计的样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S波段相对带宽14.5%内,带内插损小于0.7 dB,在近端频率点2 690 MHz 处,抑制大于22 dB;在频率3 600~4 200 MHz内,抑制大于32 dB,可通过超10 W的功率信号。该介质滤波器尺寸为23 mm×10 mm×10 mm,能够应用于大功率通信系统环境中。

    • 韦俊杰,蒋廷利,马睿

      2024,46(5):670-674,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09

      Abstract:

      引用CST三维电磁仿真软件提出了一种三阶介质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源与第二谐振器或负载与第三谐振器构成级联三节(CT)交叉耦合结构产生传输零点的方式,满足更高频率端的高抑制要求。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开路端电极相连,形成三阶滤波器结构实现了低损耗性能。4个谐振器短路端被缩短,从而扩大了电极可调试区域以简化滤波器的调试复杂度。一体式介质滤波器采用介电常数为45.9的陶瓷材料制作样品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介质滤波器1 dB带宽为117 MHz,通带频率范围2 084~2 104 MHz的插入损耗(IL)小于1.2 dB,通带驻波比小于1.28,高端频率2.2 GHz处的衰减为34.35 dB,低端频率1.6 GHz处的抑制为31.04 dB,滤波器外形尺寸为10.41 mm×3.7 mm×4.57 mm。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高。

    • 陈思艺,徐宇彤,李念,陈峰

      2024,46(5):675-679,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0

      Abstract:

      滤波器作为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器件,具有筛选、过滤传输信号的作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窄带滤波器的新型谐振器结构,通过堆叠c轴取向相反的异质压电薄膜,削弱机电耦合效应,从而降低谐振器的有效带宽。首先阐述了新型窄带谐振器结构的工作原理,再对传统Mason电路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分段式四端口传输线及双变压器模型进行建模,使其适用于所提出的谐振器结构,同时将电路仿真与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电路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常见的阶梯型拓扑构造了窄带滤波器的原理电路,通过仿真得到滤波器的传输特性曲线,论证了窄带滤波的可行性。

    • 李世国,褚梦群,胡丞稷,郑泽渔,杜雪松,董加和,陆川,李桦林,陈彦光,汪红兵,马晋毅,肖强

      2024,46(5):680-684,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1

      Abstract:

      采用42°YX-LiTaO3 基底的声表面波(SAW)滤波器、多工器易产生横向能量泄露效应,这种效应的产生会增大SAW器件的插损、缩减有效带宽、降低矩形度等。为了抑制声表面波的横向能量泄露,提出了一种假指加宽结构,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结构的有效性。将该结构应用于Band 40和Band 41 SAW滤波器设计中, 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在不增加任何工艺复杂度的情况下能有效抑制SAW器件的横向能量泄露,从而减小SAW 器件的通带插损、增加有效带宽、提高矩形度等。该结构能够拓展应用于其他频段的SAW器件。

    • 贺旭东,张一帆,董超

      2024,46(5):685-689,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2

      Abstract:

      介绍了一种高频率稳定度模拟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采用温度传感器,一阶、三阶、四阶、五阶电压函数发生器,加法器等单元电路产生温度补偿电压VC ,再将VC 电压输入至压控振荡器中的变容二极管,对AT切型石英晶体频率进行温度补偿。相比于传统的直接型模拟温度补偿方案,该方案所设计的产品具有更小的体积,解决了间接型数字温度补偿方案频率突变的问题。采用0.18 μm工艺加工芯片,芯片面积仅1.5 mm×1.2 mm。实测结果表明,在-40~85 ℃内补偿精度在±0.28×10-6内,1 kHz相位噪声低于-143 dBc/Hz。

    • 钟鸣海

      2024,46(5):690-694,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3

      Abstract:

      为了适应机载射频前端小型化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iP(System in Package)技术的K频段四通道天线接口单元。该单元采用二次超外差变频构架,主要由两个硅基封装的变频双通道集成SiP模块以及高低本振集成锁相环SiP模块组成。硅基变频SiP模块采用PoP(Package on Package)方式实现不同功能电路封装的上下堆叠,保证了良好的电磁兼容和输出杂散抑制。堆叠好的硅基封装通过BGA植入陶瓷封装中,实现了高可靠的气密性。基于SiP技术的四通道天线接口单元体积仅为58.2 mm×40.3 mm×11.0 mm,在保持优良电性能指标前提下,相比于传统方式设计,四通道天线接口单元在体积和质量上均大幅缩减86%以上,在机载、弹载等对设备轻小型化要求较高的平台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唐盘良,李亚飞,黄莹,张钧翀,冷俊林,马晋毅

      2024,46(5):695-699,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4

      Abstract:

      针对陶瓷封装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焊盘除金问题,提出了载板搪锡工艺的解决方案。通过制作外扩焊盘的搪锡载板进行滤波器批量贴装,在加热台上进行回流以溶解焊盘镀金层,取下上锡器件后用真空吸锡枪吸去焊盘表面焊锡,即可达到除金目的。详细介绍了搪锡载板的焊盘设计,利用红外测温仪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 对除金后的器件进行焊盘表面、焊点界面分析以及环境试验验证。试验表明,焊盘表面镀金层被完全去除,除金后的器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刘善群,丁雨憧,陈哲明,石自彬,龙勇,邹少红,庾桂秋,张莉

      2024,46(5):700-703,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5

      Abstract:

      高性能薄膜声表面波滤波器对压电单晶薄膜晶圆键合面的洁净度提出了严苛的要求。目前采用的常规清洗技术对因离子注入后而残留的大量颗粒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低,导致键合晶圆存在较多气泡或者空洞,因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溶液(SPM)清洗和新型复合清洗液刷洗清洗技术的两步清洗法。采用此工艺后,晶圆表面的颗粒数由离子注入后的148 000降到23,有效去除了晶圆键合面沾污、颗粒等污染物, 显著提高了键合晶圆的质量。该清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压电单晶薄膜晶圆LTOI材料的制备。

    • 陈映义,陈磊,彭道华,陈甲天,陈应和,黄新友,牛继恩

      2024,46(5):704-709,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6

      Abstract:

      采用固相法制备MgNb2O6 (MNO)掺杂(Ba0.79Sr0.21 )TiO3 ((Ba,Sr)TiO3 )基电容器陶瓷。采用XRD、 SEM等研究了MgNb2O6 掺杂对(Ba,Sr)TiO3 基电容器陶瓷的物相、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MNO掺杂量的增加,(Ba,Sr)TiO3 基电容器陶瓷的介电常数逐渐减小,陶瓷的介电损耗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陶瓷的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陶瓷的耐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当MNO掺杂量(质量分数)为2.0%时, 陶瓷的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为1 670),陶瓷的介电损耗有最小值(为0.005 6)。当MNO掺杂量(质量分数)为 8%时,陶瓷的电阻率有最大值(为65.23×1010 Ω·cm),耐压强度的最大值为7.7 kV/mm(DC)。当掺杂MNO量 (质量分数)为10%时,陶瓷的电容温度变化率为+0.18%,-28.29%。MNO掺杂(Ba,Sr)TiO3 基电容器陶瓷是钙钛矿结构。掺杂MNO能够降低陶瓷的电容温度变化率。

    • 肖荣振,徐鹏,燕小斌

      2024,46(5):710-715,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7

      Abstract:

      采用常规陶瓷工艺制备了K0.5Na0.5NbO3-xLiNbO3(KNN-xLN)基无铅压电陶瓷。采用介电温度谱结合XRD系统研究了铌酸锂(LN)掺杂对KNN陶瓷相结构与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LN在KNN陶瓷中的固溶度范围内(约小于10%(摩尔分数)),LN掺杂具有同时提升KNN陶瓷的TC 与降低陶瓷TO-T 的效应。当LN的掺杂量(摩尔分数)为6%时,可使陶瓷的TO-T 下移至室温,此时陶瓷为正交相与四方相两相共存,陶瓷的压电性能得到极大增强。TC 的提升增强了陶瓷的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当LN的掺杂量(摩尔分数)x~8%,TC 增加至479 ℃,此组分陶瓷的压电性能经470 ℃热处理后仍保持在室温时的71%,表现出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当LN超过固溶度后,部分LN倾向于与K元素生成第二相,未反应的LN因其强热释电效应导致陶瓷的d33 呈现出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强的伪增强趋势。

    • 井苏杰,于肇贤,王宏伟,邵震,李林诺

      2024,46(5):716-721,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8

      Abstract: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是在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3-2型压电材料由PZT 5A和空气复合而成。首先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模态分析研究了3-2型压电复合材料做厚度伸缩振动。 其次通过谐响应分析了敏感元件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响应,讨论了压电材料陶瓷体积分数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压电陶瓷材料在厚度振动谐振频率下的振动位移。最后通过实验制备了3-2型压电材料的实物样品,使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压电振子的振动状况,并对仿真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正弦信号激励下, 3-2型复合材料的振动模态为厚度伸缩振动,振动位移最大值为3.840 nm(单位电压下),陶瓷体积占比的变化不会对振动位移产生太大影响。

    • 陶金燕,李加东,戴晔,商文玲,王丹芮,冯昌坤,胡益民,姚术涛,塔桂峰

      2024,46(5):722-728,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19

      Abstract:

      超声波传感器是移动机器人广泛采用的空间感知手段。为了提高空间感知范围,现有移动机器人常采取多传感器组合的方式,导致感知系统体积大、功耗高、系统复杂。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压电微机械超声换能器 (pMUT)的检测方法,实现了单颗器件的双向检测功能,使测量范围在小体积、低功耗情况下获得成倍的增加。该方法利用压电薄膜双向振动的特点得到超声波双向回波信号,从而获取两个方向的测量距离。测试表明,使用该方法后单向测量范围基本不变,能准确测量两个方向上障碍物的距离,并在动态情况下反映障碍物对应方向。该方法有助于简化感知系统,有望在微型机器避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李争,王海波,王楷文,高帅,孙鹤旭

      2024,46(5):729-740,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0

      Abstract:

      为了满足微电机的多向运动需求,研究了一种可双向运动的压电驱动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设计和分析。该驱动器可以驱动直线型和圆筒型两种动子,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首先阐述了压电驱动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建立了驱动器模型,然后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压电驱动器的变形模式。经实验验证,压电驱动器的最佳工作频率为2.27 kHz,最佳驱动电压幅值为150 V。在该激励信号下,直线型压电驱动器的最大速度达到249 mm/s,最大负载能力为20 N。该压电驱动器能够实现双向运动和稳定输出。

    • 李运菲,祝锡晶,李婧,高国栋

      2024,46(5):741-746,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1

      Abstract:

      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双晶梁的L型压电驱动器,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L型压电驱动器应用于压电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压电移动机器人由4个周向分布的L型压电驱动器和连接平台组成,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2 自由度平面内大范围高精运动。对压电移动机器人进行加工和装配,并搭建测试平台对压电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输出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压电移动机器人具有兼顾高精度、快速度、高稳定性和强承载能力的良好综合性能,其运动分辨率为1 μm,最大运动速度可达46 mm/s,承载能力可达75 g,在微纳操作、晶圆缺陷检测和超精密加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谢建宏,刘烈鑫,朱立青

      2024,46(5):747-754,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2

      Abstract:

      为提升压电俘能器的能量转换效率,将压电堆栈耦合到力放大框架结构中,构建了具有力放大功能的压电俘能器。基于压电效应本构方程,对单独压电堆栈进行了理论建模、有限元仿真与分析。基于欧拉-伯努利梁原理,建立了框架结构的力放大系数理论模型,采用Sobol’s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了敏感力放大系数的框架几何参数,应用遗传算法结合有限元建模对力放大框架进行了结构优化。基于最优结构的力放大框架,建立了压电俘能器的集总参数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非谐振激励下该压电俘能器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和输出功率最大值分别为3.022 V和543.375 μW,分别是单独压电堆栈输出电压有效值和输出功率最大值的7.74倍和 58.5倍。相比于单独压电堆栈,该压电俘能器能显著提升非谐振激励下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

    • 刘冲,黄德进,陈晖,马廷锋

      2024,46(5):755-761,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3

      Abstract:

      研究了一种具有翻转层的新型铌酸锂梁,其翻转层与常规层的压电系数具有相反的符号,在厚度方向上施加电场可激发铌酸锂梁做弯曲振动。将位移和电势表达为梁的厚度和宽度方向的幂级数形式,推导了该种铌酸锂梁弯曲运动的一维方程。利用此一维方程分析了波沿梁长度方向传播的色散关系,以验证其精确程度。结果表明,所推导的一维方程在小波数范围内的色散曲线与三维精确解结果吻合良好;再用所得一维方程分析了梁式压电俘能器的输出功率密度和输出效率,将所得结果与由二维理论、三维理论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维方程所得结果与三维方程的结果接近,说明其在压电器件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 彭中,梁亚斌,付文,严小伟,蒋田勇

      2024,46(5):762-770,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4

      Abstract:

      受工作环境、服役时间等因素影响,预应力钢绞线将发生锈蚀,导致混凝土锈胀开裂,严重威胁着结构的耐久性。为了解构件的锈蚀开裂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波动法监测预应力混凝土锈胀开裂的有限元模拟方法。运用Abaqus构建了基于压电波动法的预应力混凝土锈胀开裂细观模型,该模型由砂浆、骨料、构造钢筋、预应力钢绞线及压电陶瓷等组成。分析了压电-锈蚀PC构件机电耦合过程,实现了基于压电应力波法监测钢绞线锈蚀膨胀引发混凝土裂缝发生及发展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从锈蚀开始到轻微锈蚀阶段,压电电压信号峰值升高13.4%,首波接收时间缩短1.2%;从轻微锈蚀阶段到加速锈蚀阶段,直至理论锈蚀率阶段,受锈蚀裂缝影响,压电电压信号峰值降低,首波接收时间延长,电压变化分别减少6.6%和48.6%,首波接收时间分别增加6.0%和 29.8%。通过验证试验和模型在各阶段峰值电压的对比,其差值小于0.32 mV,验证了压电波动法监测预应力混凝土锈胀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

    • 吴畏,郝建华,令狐梅傲,朱吉,周建国,高维松,谭江丽

      2024,46(5):771-775,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5

      Abstract:

      磷化镓晶体具有高声光优值、高声速和低声衰减系数,是制作声光调制器的优良材料之一。对磷化镓晶体的关键声光参数进行了测试评估,并基于磷化镓晶体研制了光脉冲上升时间为6.6 ns的高速光纤声光调制器,移频频率为1.5 GHz的高频空间声光调制器,以及3 dB移频带宽125 MHz的大带宽光纤声光调制器。

    • 海良豪,赵纪元,王琛玮,颜江涛,郭淼

      2024,46(5):776-786,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6

      Abstract:

      针对增材制造检测领域中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定量识别金属增材制件表面裂纹时,激光超声信号具有多模态混叠严重、波形复杂和信噪比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经验小波变换分解激光超声信号,并使用表面波的缺陷回波波峰与波谷差值技术进行金属增材制件表面裂纹定量识别。分析激光超声信号的时频特性,利用经验小波变换自适应分解并提取激光超声信号中的表面波模态。对原始信号和经验小波变换提取的表面波信号在有无裂纹反射回波的时间范围内波峰与波谷差值变化进行分析,绘制原始信号和表面波信号的扫查位置———波峰与波谷差值图。经对比发现,后者能更好地确定裂纹长度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其裂纹检测结果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4 mm, 相对误差不超过6.00%。此方法在激光超声信号的缺陷特征提取与定量识别方面有效可行,为复杂增材制造环境中对金属增材制件表面裂纹进行非接触检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 杨迪,邢美华,刘钦朋,刘波,闫诚

      2024,46(5):787-793,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7

      Abstract:

      光纤传感器在电池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针对储能电池内部气压变化微小难以测量的问题,基于光纤法布里-珀罗(Fabry-Pérot, FP)腔体端面镀膜的结构模型,研讨了膜厚、有效半径和腔长之间的关系, 深入探究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及理论基础,设计了一种小型化、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光纤微压传感器。制备了气压灵敏度-239.836 nm/MPa、线性度0.998的微压传感器,其在100 kPa压强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和稳定性。该传感器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且成本低,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优异的压强响应特性。

    • 杜锋,姚建南,陶奕霏,许愿,丁超,刘洋

      2024,46(5):794-800,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8

      Abstract:

      为了准确测量液位,研制了一种耦合光纤布喇格光栅和弹性膜片的液位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个光纤光栅(FBG_1和FBG_2)、弹性膜片、弹性橡胶密封垫片、空心管(导气管)和光纤光栅固定装置组成。光纤光栅固定装置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FBG_1和FBG_2固定在弹性膜片表面。FBG_1用于监测液位高度和温度。将 FBG_2封装在不锈钢毛细管中进行温度检测,消除液相温度变化对液位测量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传感器检测液位的线性度,实验研究了弹性膜片厚度对液位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液位变化率和外部振动对液位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弹性膜片厚度为2 mm时,传感器检测液位的线性范围为0~380 cm,灵敏度为 (19.65±6.3) pm/cm。该传感器可在0~100 cm/min液位变化速率和0~5.27 mm/s外部振动强度范围内准确监测液位,最大检测误差为7.2%。

    • 沈全喜,曹阳,熊城洋,黄家柱,刘榕,朱万旭

      2024,46(5):801-812,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29

      Abstract: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受力状态的监测难题,提出了凹槽预压封装准分布式FBG技术,解决了FBG存活率低和监测量程不够的技术难题。通过循环张拉试验和预应力RPC梁加载试验,探究了准分布式 FBG钢绞线的传感性能及其对混凝土结构应力状态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FBG存活率为100%,应变灵敏度为 0.001 18~0.001 20 nm/με,应变传递率β≥0.98,线性度≤2.096%,回差≤1.043%,重复性≤3.615%,总不确定度≤3.881%。准分布式FBG钢绞线可准确识别RPC梁的损伤过程,45%fptk 、65%fptk 、75%fptk (fptk 为钢绞线极限强度)预应力RPC梁的开裂荷载分别为100 kN、130 kN、140 kN,纵筋屈服荷载分别为260 kN、280 kN、300 kN。RPC梁挠度和钢绞线应变为抛物线型分布,最大挠度分别为27.691 mm、20.153 mm、14.602 mm,最大应变分别为4 163.025 με、3 715.126 με、1 658.487 με。准分布式FBG为预应力结构的整体监测提供了思路。

    • 宋寿鹏,邵文津

      2024,46(5):813-821,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30

      Abstract:

      超声传感器阵列寻址接收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超声阵列接收机制,它可以灵活地选择阵列中接收阵元数量及分布范围,在简化电路规模的同时,可以实现阵列的变孔径接收。提出了一种基于PZT的8+8(64阵元)规模寻址激励超声阵列接收策略,设计了基于微处理器和PMOS电子开关控制的寻址接收电路,实际测试并分析了寻址接收模式下超声阵列的电气特性。采用单阵元、整行阵元、整列阵元及全部阵元接收孔径4种寻址接收模式, 测试了铝和钢材试块底面回波信号,得到不同接收模式下回波信噪比的变化规律及特性。

    • 付志强,王瀚略,穆子毅,陈东民,肖杨,刘星豪

      2024,46(5):822-826,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24.05.031

      Abstract:

      提出了两端自由状态下指数形变幅杆弯曲振动谐振频率计算的一种近似方法。将指数形变幅杆等效为圆柱形杆,分别采用Euler-Bernoulli理论和Timoshenko理论获得弯曲振动的频率方程,再利用python编程计算两种理论下弯曲振动的前3阶谐振频率,并与有限元仿真值作对比。结果表明,在两端半径相差较小的情况下,基于Timoshenko理论的近似方法适用于指数形变幅杆弯曲振动谐振频率的计算。

    文章快速检索

    “已录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